(《醉翁亭记》)
(1)《醉翁亭记》中贯串全文的主线句子是“ , ”。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对山间“四时”中的春夏进行描写的名句是“ , ”。
(4)《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 , ”。
(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
(6)《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的语句是“ , , ”。
(7)《醉翁亭记》中描写残阳息于山头的静态之景和人影散乱的动态之景彼此映衬的句子是“ , , ”。
答案:(1)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也 太守醉也 (7)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2)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 ,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4)《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 , ”。
(5)《爱莲说》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来源:Zxxk.Com]
(6)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4)莲 花之君子者也 (5)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6)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1)很多古人的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的明月清风、松柏竹林。其实,“ ? ?”只要我们保有内心的一份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生活也有诗意,再繁杂的日子也能美丽。(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作答)
(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 ”。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下承天寺院中景色如画的句子是“ , , ”。
(4)《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达作者流露出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态度的诗句是“ ? ?”。
(5)《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 ? ?”。
答案:(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2)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3)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句子是“ , ”。
(2)《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差,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不追求物质享受,把读书学习当作最大乐趣的句子是“ , ”。
(4)《送东阳马生序》中“ , ”两句描述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出入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5)《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通过写自己向先达请教问题时的动作来教导马生要尊师重道、谦虚谨慎的句子是“ , , ”。
(6)《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人们愿意借书给作者,是因为作者很守信的句子是“ , , ”。
答案:(1)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5)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6)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关雎》《蒹葭》)
(1)《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句是“ , ”。
(2)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 , ”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3)《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 , 。 , ”。
(4)《关雎》中托物起兴,直接写出主人公的爱情和愿望的句子是“ , 。 , ”
答案:(1)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2)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3)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4)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1)《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 , ”。
(2)《蒹葭》中,用“ ”“ ”“ ”表现了追寻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3)《诗经·蒹葭》中抒写浓浓的秋凉之意的句子是“ , ”。
答案:(1)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2)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3)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观沧海》《饮酒(其五)》)
(1)《观沧海》中,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的句子是“ , ”。
(2)《观沧海》中,写山岛的草木景象的句子是“ , ”。[来源:学科网]
(3)《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诗句是“ , ”。
(4)《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奇特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答案:(1)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2)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3)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4)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5)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1)《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写自己身居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是“ ”。
(2)陶渊明《饮酒(其五)》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3)陶渊明《饮酒(其五)》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句子是“ ?”。
(4)《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
(5)陶渊明《饮酒(其五)》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 ”。
(6)《饮酒(其五)》中用“ , ”写出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7)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饮酒(其五)》中“ , ”两句就表达了这种哲理。
答案:(1)心远地自偏 (2)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3)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4)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5)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6)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7)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
(1)唐诗常以与“秦”相关的词语指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一句也有类似的指代。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 ”。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之地和游人将去之地,描写景物为离别创设环境的句子是“ , ”。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相近,却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相反的诗句是“ , ”。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即将离别的朋友在人生路上要学会坚强的诗句是“ , ”。
答案:(1)城阙辅三秦 (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3)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4)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7)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1)《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 ”。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是“ ?”。
答案:(1)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使至塞上》中,作者以“蓬”“雁”自比,表达内心的落寞和抑郁之情的句子是“ , ”。
(2)《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传达出幽微难言的酸辛情感的两句诗是“ , ”。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勾画出塞外雄浑景象的两句诗是“ , ”。
(4)《使至塞上》中“ , ”两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描写了壮阔雄奇的塞外风光。
答案:(1)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 ”一句点明时令,“ ”一句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把明月人格化,其中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上一篇:古典又新颖的作文素材(中)
下一篇:2020年高考情景默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