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2-2217123

启知教育小班课

  • 优秀的师资团队
  • 精细的学习教材
  • 高品质教学体验
  • 全面的教学服务

启知教育小班课

  • 优秀的师资团队
  • 精细的学习教材
  • 高品质教学体验
  • 全面的教学服务

2020年高考情景默写(四)

微信图片_20200326091109.jp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016·全国卷Ⅰ)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2)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只怕会有“        ”的结局。

(3)《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        ,        ”的慨叹。

(4)《永遇乐(千古江山)》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        ”。

(5)《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6)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7)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        ,        ”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8)《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

 

答案:(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6)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7)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8)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论语〉十则》)

(1)孔子在《论语》中认为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的一句是“        ”。

(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3)《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

(4)《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

(5)《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

(6)在《论语》中,曾参用“        ,        ”指出有抱负的人只有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更要有恒心。

(7)《论语》中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辩证论述的句子是“        ,        ”。

(8)《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9)曾子的“三省”是“       ?       ?       ?”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2)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7)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8)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9)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说“        ”。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一句从国内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会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两句是 “        ,        ”。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        ,        ”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7)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答案:(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6)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7)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鱼我所欲也》)

(1)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那样有所取舍:“        ”。

(2)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的句子是“        ”。

(3)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4)《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         ”。

(5)(2016·全国卷Ⅱ)《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

(6)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        ,         ”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7)在《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向善论”的句子是“        ,        ”。

 

答案:(1)舍生而取义者也 (2)舍生而取义者也 (3)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5)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曹刿论战》)

(1)曹刿的同乡认为如何抵挡齐国的攻势是统治者操心的事,曹刿没有必要参与,但是曹刿毅然面见了鲁庄公,他的理由是当权者目光短浅,“        ”。

(2)《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        ”。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        ”。

(4)《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        ”。

(5)《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6)《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

(7)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乡人凡事依靠当权者,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浅薄消极思想的句子是“        ,        ”。

(8)《曹刿论战》中“        ,        ,        ”说明了鲁庄公尽职尽责,平时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凭实情处理。

 

答案:(1)未能远谋 (2)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3)夫战 勇气也 (4)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5)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6)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7)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8)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能受中赏的人是“        ”。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接受邹忌的讽谏,于是下令,凡是能批评他的过错的人都能受奖赏,其中“        ”能受到上等奖赏。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        ,        ”。

(4)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静心思考宾客们违心地赞美自己貌美的原因的句子是“        ,        ”。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的效果的句子是“        ,        ”。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直接描写邹忌外形高大英俊的句子是“        ,        ”。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场面的句子是“        ,        ”。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能受下赏的人是“        ,        ”。

(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        ,        ”。

 

答案:(1)上书谏寡人者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4)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5)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 (6)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7)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8)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出师表》)

(1)《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自己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2)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        ”,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图存,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后果。

(3)《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        ”。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

(7)《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        ”。

(8)(2016·全国卷Ⅰ)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10)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先帝”三顾茅庐是为了“        ”,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

(1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后主广泛听取意见的目的的两句是“        ,        ”。

(1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        ,        ”。

(13)《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        ,        ,        ”。

 

答案:(1)不宜妄自菲薄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亲贤臣 远小人 (4)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5)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6)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8)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9)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10)咨臣以当世之事 遂许先帝以驱驰 (11)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12)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13)不效 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启知教育公众号

扫码关注启知教育公众号

查看离您最近的教学中心

知了童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体育南路6号东江学府6期9号楼(一中新校对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