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2-2217123

启知教育小班课

  • 优秀的师资团队
  • 精细的学习教材
  • 高品质教学体验
  • 全面的教学服务

启知教育小班课

  • 优秀的师资团队
  • 精细的学习教材
  • 高品质教学体验
  • 全面的教学服务

2020年高考情景默写(一)

微信图片_20200326091109.jpg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个道理。

(2)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4)(2016·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5)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        ”。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        ”。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

(8)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        ,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0)(2017·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11)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

(12)《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

 

答案:(1)学不可以已 (2)学不可以已 (3)学不可以已 (4)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5)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9)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0)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11)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1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逍遥游》)

(1)《庄子·逍遥游》中,“        ”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赞誉而更加奋勉。

(2)《庄子·逍遥游》中以“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一句是“        ”。

(3)(2016·山东高考)《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

(4)(2015·全国卷Ⅱ)《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5)在《庄子·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6)《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

(7)《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8)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9)《庄子·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        ,        ”。

(10)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话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        ,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

(11)《庄子·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的名句是“        ,        ”。

(12)《庄子·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句子是“        ,        ”。

(13)(2017·全国卷Ⅱ)《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        ,        !”

(14)《庄子·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则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

(15)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        ”。

(16)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认为列子乘风而行不是真正的逍遥,因为他还“有所待”,而“        ,        ,        ”才算是真正的逍遥。

(17)庄子在《逍遥游》中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        ,        ”。

 

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蟪蛄不知春秋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6)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 (9)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10)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2)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1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14)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5)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16)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17)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师说》)

(1)韩愈《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的学识情况是“        ”,却耻学于师。

(2)《师说》中,韩愈指出“        ,        ”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3)《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4)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

(5)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分析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7)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

(8)《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9)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10)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11)韩愈在《师说》中通过“        ,        ,        ”三句将“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进行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错误的学习态度。

(12)韩愈在《师说》中循循善诱地说明从师的重要性,不从师不能解惑的句子是“        ,        ,        ”。

 

答案:(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4)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7)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8)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9)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10)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12)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启知教育公众号

扫码关注启知教育公众号

查看离您最近的教学中心

知了童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体育南路6号东江学府6期9号楼(一中新校对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