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1)《离骚》中表明作者“ ”,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但仍然经常遭到贬黜的句子是“ , ”。
(3)《离骚》中“ , ”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作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句子是“ , ”。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句子是“ , ”。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句子是“ , ”。
(7)《离骚》中写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句子是“ , ”。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句子是“ , ”。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 , ”。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句子是“ , !”
(11)《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句子是“ , ”。
(12)《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句子是“ ? ?”
(13)《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 , ”。
(14)《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句子是“ , ”。
(15)《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16)《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句子是“ , ”。
(17)《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句子是“ , ”。
(18)《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句子是“ , ”。
(19)《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句子是“ , ?”
(20)《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句子是“ , ”。
(21)(2015·全国卷Ⅰ)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22)(2014·全国卷Ⅰ)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答案:(1)宁溘死以流亡兮 (2)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4)既替余以蕙兮 又申之以揽茝 (5)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7)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8)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9)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11)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12)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13)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14)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15)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16)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17)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18)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1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20)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2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2)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 ,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4)《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
(5)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手法表现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 ”。
(6)《蜀道难》中表明蜀地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7)(2016·全国卷Ⅱ)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8)李白《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是“ , ”。
(9)《蜀道难》中“ , ”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11)从李白《蜀道难》“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答案:(1)难于上青天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6)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7)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8)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9)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10)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1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锦瑟》《登高》)
(1)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自己内心曾经茫然的一句是“ ”。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 , ”。
(3)李商隐的《锦瑟》中,“ , ”两句,借用庄周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营造朦胧的意境。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商隐的《锦瑟》中“ , ”两句用凄迷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追怀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哀怨之情。
(5)《锦瑟》一诗的“ , ”两句表现的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6)《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 ”。
答案:(1)只是当时已惘然 (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4)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5)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6)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杜甫《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诗句是“ , ”。
(2)杜甫《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落叶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 , ”。
(3)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些诗句是“ , ”。
(4)杜甫《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 ”。
(5)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 ”。
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5)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想象故国“ ”,只是自己的容颜已老。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 ”。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 ”。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
(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
(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诘问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答案:(1)雕栏玉砌应犹在 (2)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5)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1)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上片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其中“ ”一句从视觉角度来写滔滔的江流。
(2)(2017·山东高考)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3)(2015·全国卷Ⅰ)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一句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5)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6)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 , , ”。
(7)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 , ”。
(8)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 , , ”。
(9)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的句子是“ , , ”。
答案:(1)卷起千堆雪 (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4)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5)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6)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7)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8)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9)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上一篇:古典又新颖的作文素材(中)
下一篇:2020年高考情景默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