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理综试卷的时间分配
(一)根据学科分配时间
(1)生物学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机动时间约需要15分钟。
(2)Ⅰ卷约需要50分钟,Ⅱ卷约需要85分钟,机动时间约需要15分钟。
(3)理科综合,150分钟完成300分的题,时间比较紧张,复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解题时要力争一次到位,要稳扎稳打,不要寄希望于第二遍的复查上。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没有特别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随便改动第一次的答案。
(二)根据状态分配时间
(1)考试的不同时间段,你的状态会有明显不同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段一般在考试10分钟到60分钟之间。但这段时间思维的活跃度并没有达到登峰,适合做中低档题目。
60分钟到90分钟之间有一个疲劳期,身体不适和心智劳累都会在这个时间里出现。这段时间失误率最高。可适当将节奏放慢调整一下。
90分钟到120分钟又可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这段时间思维的活跃度最高,适合做较难的题目。
120分钟到150分钟是个慌乱期,考生容易因为时间不够而产生慌乱情绪。谁能在这个时候稳住阵脚。谁就能笑到最后。
建议:与其全做而都错,不如少做而全对。
二、提高正确率的方法
(1) 心请好恶,会影响准确率
个人对学科的好恶之心会影响考试的心情。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才会有更好的发挥,而心情低落会使思维禁锢。
建议:最好不要有好恶之心,如果克服不了,建议按科目答卷。三科当中有明显的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的同学也建议按科目答卷。
(2)畏难情绪,会影响准确率
过早的遭遇难题会使人陷入紧张和慌乱的情绪之中。担心时间不够和怕后面再遇到难题而使考生发挥失常,失误频出。
建议:惹不起可以躲得起,不要和自己较劲。
(3)跨学科答题,会增加错误率
不同科目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随着转换次数的增多而降低。次数的增多还会加快大脑的疲惫,从而使失误增加。
建议:避免频繁地在各学科之间跳跃答卷。
我非常推崇的应考境界那就是——空灵。把该学的知识滴水不漏地装在肚子里,这个肚子就好像电脑硬盘一样。没读题的时候脑子是空的,你的大脑只是一个高速运转的CPU。读完一道题后,马上就可以将所需的知识从硬盘提取到内存中。不需要的知识不会拥挤在大脑里。这时候,你的大脑敏捷而悠闲。外接万物此时已与你无关,一种超然世外的忘我意境,会让你的思维也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那就是灵动。灵动的思维就像山间流淌的小溪,遇到障碍后会灵活变通而保证溪水的流畅和连续。这种应考状态会使你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三、高考理综试卷的解题顺序
如果把你比作一个资本家,现在给你的资本就是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和你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考场上取得分数的最优化。而影响你取得最优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个人对学科的好恶之心、三科当中有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应对简单题和难题的心理波动、不同科目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段和注意力分散的时段、时间不充分的前提下如何取舍等等。你该如何投入你这些资本呢?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能最合理的解决这一问题,不远的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大资本家,因为你具有应对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而这是一个资本家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理论上,我们只能无限地接近完美而不可到达。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停止追求完美,否则,我们只能永远地停止在粗劣的境界。
常见的答卷顺序有:按顺序答卷、按学科答卷、按先易后难跳跃答卷、按板块答卷四种方式。
经过几年的统计表明:
一般成绩比较好、无明显偏科的同学按顺序答卷的较多。偏科比较严重的同学按学科答卷的较多。
到底哪种答卷顺序更合理呢?下面我逐一对这几类答卷方式的利弊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1)按顺序答卷